不列顛作戰墜落中的殖民地 |
是人類史上首次的宇宙艦隊對戰,同時也是人類史上最猛烈的人為災難。
不論是開戰初期無限制的使用核兵器,尤其以對宇宙殖民地進行毒瓦斯攻擊,並將住民死亡殆盡的殖民地作為質量炸彈投入地球,造成澳洲大陸雪梨灣部分永遠從地圖上消失的「不列顛作戰」為最。
開戰僅數個月,人類用自己的手葬送了近半數人口的同類。
在這場由吉翁公國發動的獨立戰爭之中,由於覺悟到了其國力及軍事力的巨大差距,要在將來的戰爭中獲取勝利則至為艱難。
在此時,公國軍將注意力放到米諾夫斯基粒子和MS(MOBILE SUIT)上。
而在米氏粒子出現之前,所謂的宇宙戰鬥即為「宇宙艦隊間的砲雷擊戰」。
以大口徑,高出力的MAGE粒子砲以及具精密誘導能力的飛彈等武器為骨幹,配以雷達的搜索,以大艦隊的配合在視距外的超長距離以壓倒性的火力將敵方徹底擊潰。
在當時,這是唯一的「戰鬥」模式。
而在此「大艦巨砲主義」狀況下,單一Side的殖民地群再怎麼樣都是追不上與聯邦軍的武力差距。
然而公國軍方使用的米諾夫斯基粒子,卻讓「大艦巨砲主義」變得沒有意義。
於U.C0040年代,由Side-3的科學家T.Y米諾夫斯基博士發現的這種新的素粒子,在U.C0070年吉翁公國所進行的實驗裡,確認了其兩項在軍事領域的有效之處:
其一,米諾夫斯基粒子在一定的密度下散佈會形成立體格狀的構造,在此範圍中,微波一類的超長波形電磁波會造成其衰減的阻礙效果。
高濃度米氏粒子存在的空間中,因電磁波的阻礙效果,將難以運用雷達裝置的長距離搜索、導引武器使用,以及憑藉遠距離通信手段的部隊指揮等等。
其次,米氏粒子會使得電子迴路發生失誤或機能障礙,因為此而施加之防護系統代價昂貴,就飛彈等精密導引武器的重量、尺寸等方面,其成本效益將不能上算。
就此些特性,米氏粒子的出現,一舉將過去以來的武器體系拋入歷史。
U.C0079年1月,完成了萬全準備的吉翁公國軍對地球聯邦政府進行了宣戰。
雙方艦隊交火之時,在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影響之下,聯邦軍強大的宇宙艦隊頓時無力化,指揮管制管道不通,視距外搜索、接戰能力喪失。
左:MS-09德姆 中:MS-06 薩克Ⅱ 右:MS-07B古夫 |
魯姆戰役一景 |
地球空降作戰 |
不須額外使用推進器,只須運用擺動著手腳的「AMBAC機動」就能夠輕快的改變攻擊/行進的方向,行動遲鈍的聯邦艦隊的炮火幾乎完全無法命中它們,
用手持的各種武器對聯邦艦隊傾洩著炮火,就如同一群帶著毒針的毒蜂在圍攻巨象般的光景。
在這種新戰術之下,號稱「最強」的聯邦艦隊在開戰後的「一週戰爭」及「魯姆戰役」之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吉翁公國軍的MS高泛用性,從攻擊艦隊用的核彈頭到對殖民衛星進行毒瓦斯攻擊的瓦斯槽都能運用,故吉翁軍也用其進行著各種的任務。
換言之,一年戰爭之所以會成為人類史上最猛烈的人為災難,造成這種趨勢的,可以說就是因為MS這種新兵器的問世以及運用了。
如同前述,開戰之後,運用MS的吉翁軍勢如破竹,等待著聯邦艦隊的是敗北再敗北。
開戰後一個月的U.C0079年2月,吉翁軍為進攻地球本土而展開了「地球空降作戰」,再度以閃擊戰之勢迅速攻下了約80%的勢力範圍。
但由於補給線的拉長和據點的問題,使吉翁軍的攻勢停了下來,而使聯邦軍得到了喘息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